2)第二百三十章 我说,本朝的财政就是个渣!(中)_大顺小吏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,屋里变得寂静。

  顾光庸看到这情景,哈哈一笑,开口打破了沉闷气氛。

  “汪公子,请用茶。这上林毛尖,可是豫章数一数二的茗茶。泡茶的水,也是梅岭山泉水,两者相宜得章。”

  汪置端起茶杯,细抿了一口,连声赞叹道:“好茶,回甘悠然,不输江州府昌瑞县甘坑贡茶啊。”

  “汪公子觉得好喝,我们就没有白费这番苦心。甘坑贡茶,确实好喝,就是要求苛刻。用水首选甘坑旁的九尺泉水,次之是匡山青罗泉。其余的水泡制,就差了许多。就算是京城玉泉山的水,也只能得其味之七八成。”

  郑若水也是见多识广的人,典故张口就来。

  “郑老板,这上林毛尖,记得给汪公子包上几斤。”岑国璋交代道。

  “一定记得。豫章穷地方,没得什么特产,让汪公子见笑了。”

  “郑老板客气了。豫章,可不是什么穷地方。瓷器不说,听说每年的茶叶贩粜至松江、余杭和越秀海商手里,多达数十万斤?”

  听了汪公子的问题,郑若水和顾光庸对视一眼,有点摸不清这话里意思,都把目光投向岑国璋。

  “没错。豫章一年收的茶税有两三万两银子。”

  岑国璋大致摸清楚汪置的用意,结合此前的言行,想不到他死要钱,还对朝廷的财政挺关心的。难道想找到漏洞好上下其手?

  “说到茶税,在下想起前朝一个笑话,盛朝末年,流寇肆虐,末邪人犯境,内忧外患,思宗想着广开财源,催促各地开茶税。结果一年全国收下来的茶税只有一千五百两,其中并不大产茶的关陕,茶税就占了九百两。”

  岑国璋的话引起三人的笑声,只是各人笑得含义不同。

  汪置笑着说道:“正是因为前朝这奇葩的税赋制度,一国度支,全靠田地出产,那些富甲一方的商贾大户,一毛不拔。还有那些有功名和官宦之人,连田赋都不交,更不用说税了。稍一加税,就嚷嚷着与民争利。”

  “就是这些弊端,才使得前朝民间富足,国库空虚,酿成了甲申之乱。我朝太祖皇帝虽然出身流寇,但也是秀才出身,其中弊端都深知。定鼎天下,借着兵威,大改了赋税制度。”

  “汪公子说得没错,前朝思宗年间,那些个喊着不要与民争利,坐视国破君亡的家伙,在太祖皇帝神武之下,各个都老实交税了。记得鼎盛时期,我朝含海关税在内的关税高达一千三百四十五万两。可惜后来积弊渐多,越收越少。”

  汪置那双狐狸眼盯着岑国璋,意味深长地说道:“而今国朝赋税窘困,国库枯竭。我看岑大人胸有乾坤,何不上言献策。我听说当今天子,最重理财之能,说不得岑大人一言中的,就能飞黄腾达!”

  “汪公子说笑了。我这点理财伎俩,只配给覃大人提鞋,怎么敢上什

  请收藏:https://m.zhwcp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