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四百二十一章 君臣各有心思_大顺小吏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了谋取宝座的机会,居然可以擅坏军国之事,弃江山社稷的安危不顾。

  这样的人,如何担负得起天下君主的重任。所以正弘帝终于下定了决心,加快了布局。胡之荣入阁,就是其中一步。

  “回皇上的话。”杨凌的答话打断了正弘帝的思绪,“广顺王自荐为兵部尚书,说是愿为皇上分忧解难。”

  “他能替朕分什么忧,解什么难?他哥哥把东南败送了不算,他想把整个中原败送了才甘心吗?把江山都祸害完了,他就是抢到这个位置,又有什么意义?”

  正弘帝终于忍不住,怒不可遏地说道。

  兵部尚书,抢到这个位置,广顺王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指挥起平叛的岑国璋乃至在安南的昱明公。功劳拿大头,过失全推诿。

  可是他怎么就不想想,他有什么资格去指挥这两场战事?

  安安稳稳坐在京师,等着能臣干将们把乱事平息,顺顺当当地接过我的宝座,难道不行吗?非得那么心急,抢权抢功,一副迫不及待,恨不得明天就要登基接管天下的样子。

  孽子啊!正弘帝在心里恨恨地骂道。

  我的就是我的,没有给你之前,永远都是我的!朕不给你,就永远不是你的,抢也没用!

  “传旨,叫广顺王闭府读书,多读下圣贤书,多体会良知道理,好好修身养性。告诉他,要是敢出府门一步,朕就黜他为庶民!”

  正弘帝很快就做出决断。

  “遵旨!”杨凌恭敬地答道。众人低着头,都机敏地捉摸到皇上的心思。于是心思各异,尤其是周吉祥,心里悔恨不已。

  我这些年到底在瞎忙什么啊!完蛋,又被任老鬼抢先一手。

  正弘帝接过任世恩递过来的参茶,轻轻喝了一口,慢慢恢复了情绪。

  “值此国事艰难,多兴兵事之际,兵部尚书一职,确实重要,不能虚悬太久。内阁有没有议一议,谁能接替这个职务?”

  “回皇上,内阁暂定人选为豫章藩台于广道,青唐总督邓成禄,兵部左侍郎夏兆兴,以及江南藩台徐达贤。”

  洪中贯抢先答道。

  正弘帝听了前三人的名字,还不觉得怎么,听到徐达贤的名字,脸色不由一变。

  “徐达贤,谁提名他?”

  “回皇上,是都察院部分御史和翰林院一致推举。”

  “混账玩意!徐达贤这个江南藩台,不是应该在苏州就任视事吗?他现在哪里?”

  “回皇上,徐达贤现在淮安城借寄。”

  “呵呵,堂堂江南藩台,借寄在江淮,连江南唯一未失陷的松江城都不敢去,他有什么脸面被举荐为兵部尚书?难道要朕指望这样的玩意,调度军事,平定叛乱?”

  听着正弘帝饱含怨恨的话语,殿里众人都深深地弯着腰,低着头,噤若寒蝉。

  大家都知道这一位的性格。信任你的时候,推食解衣,恨不得把心都掏出来。一旦

  请收藏:https://m.zhwcp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