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1275章 让君臣纠结的免役钱_北宋大丈夫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家以往喊的厉害,什么三冗不除,大宋再无中兴的一日。

  可行动呢?

  清除三冗就是割自己的肉,谁愿意?

  于是百姓缴纳的赋税依旧流向了那些无底洞。

  大家都麻木了。

  今日赵顼却振聋发聩般的提出一个问题。

  ——谁问过百姓可差钱吗?

  你们口口声声的说大宋处处差钱,差钱了就冲着百姓伸手,不管百姓的死活。

  百姓差钱了你们知道吗?

  你们管过吗?

  韩绛躬身,“臣有罪。”

  他虽然觉得赵顼的话不妥,可却倍感惭愧。

  作为三司使,他习惯性的忘却了百姓的疾苦,只知道赋税赋税……

  今日赵顼的问题让他脊背发热,羞红了脸颊。

  韩琦叹道:“大王仁慈。此言大善。”

  赵曙也点头道:“百姓不足,朕羞愧。”

  老百姓的日子难过,这就是君王的罪过。

  曾公亮说道:“可那些富户可会甘心?他们会不会和官吏勾结,把自己弄成低等户?”

  这是必然的。

  赵顼说道:“曾相此言有理,我在想一件事,若是要革新大宋,最需要做的是什么?我想到的是吏治。”

  “不管多好的想法,多为百姓考量的新政,可到了下面会如何?”这个问题沈安说的比较多,赵顼印象深刻。

  沈安甚至把吏治比作是新政成败的决定性因素。

  ——下面的官吏阳奉阴违,什么新政都是扯淡!

  都是瞎扯淡!

  他说的多了,赵顼自然被影响的很深。

  “那些官吏会阳奉阴违,会上下其手,甚至为了政见的不同而在背后捅刀子……那样的话,新政如何能成?”

  沈安想笑。

  老王新政失败,官吏阳奉阴违和捅刀子起码占了大半功劳。

  “所以臣以为,欲中兴大宋,首要在于吏治。”

  让官吏听话,或是让他们不得不听话。

  这是赵顼想表达的意思。

  赵曙问道:“你有什么法子?”

  “监督!”

  这个真心没什么好法子,唯有打造一个监督力度超大的环境。

  “臣建议扩大御史台的规模,多招御史,每个府放两个御史,每年一轮换,不许他们在一地超过一年,如此可避免被收买……”

  一个府放两个御史,这个是要盯着官吏们干活的意思吗?

  太狠了吧?

  沈安笑了起来,很是幸灾乐祸。

  大宋对官员们实在是太好了,如今赵顼来个釜底抽薪,让人盯着你们干活,怎么办?

  想哭吗?

  哈哈哈哈!

  沈安在忍笑。

  韩琦等人面面相觑。

  这个大王太狠了吧?

  “这些御史若是查不到情弊就是渎职。”

  赵顼又补了一句。

  韩琦苦笑。

  下面的官吏们怕是要高喊这日子没法过了。

  赵曙看着儿子,面色古怪的道:“此事……朕要仔细想想。”

  免役钱这等想法是不错,但这是新政!

  毫无疑问,在范仲淹之后,新政的标准就是撼动祖宗

  请收藏:https://m.zhwcp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