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1381章 被王安石打了一巴掌_北宋大丈夫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那杨靖安进京之事可否决断了?”

  赵曙点头,“推行纸钞是地方官吏职责的重中之重,但凡知道这一点的就不会是庸官,其人难得,正好枢密院出缺一名副使,拟旨,益州路转运使杨靖安回京任枢密副使。”

  韩琦点头,曾公亮等人点头。

  君臣都同意,那么此事就板上钉钉了。

  有人马上去找到了王安石。

  “官家有旨意。”

  “说吧。”

  有人磨墨,王安石在凝神静气。

  官家的旨意只是一句话,这句话叫做词头,把词头给你王安石,你要根据这话拟定一份文采飞扬的旨意出来,这便是知制诰的职责。

  所以帝王满口锦绣说出一篇旨意来,那大多是在杜撰,也就是在吹牛皮,假的,实则旨意大多是那些中书舍人和知制诰拟定的。

  “官家令,益州路转运使杨靖安回京任枢密副使。”

  好了,这个便是词头,剩下的就是王安石的活了。

  来人看着王安石,见他提笔不动,就以为他在斟酌用词,不禁和身边人赞美道:“果然是个稳重的人。”

  墨汁渐渐在笔尖集聚,王安石突然问道:“官家可是准备在益州路废除铁钱吗?”

  来人点头,“对,文书稍后和旨意一起送去益州路。”

  王安石只觉得浑身发热,他想起了儿子的话。

  ——对钱钞的见解,当世无人能和沈安相媲美,从他对纸钞发行的谨慎,就能看出此事的严重性,一旦出现偏颇,后果不堪设想。

  是啊!

  益州路的交子发行以来,不断经历波折,最后磨了多年,找到了规律,这才渐渐稳定下来。

  而沈安操盘纸钞发行,一步步的缓慢走,后来更是弄出了钱庄这个助力,这才敢慢慢放开纸钞的发行量。

  王安石此刻心中在天人交战。

  儿子自然不会害他,可此事重大啊!

  多少年没有人缴还词头了,今日他一动手,汴梁就会震动。

  沈安!

  王安石想到了沈安。

  昨晚儿子出去,直至凌晨才回来。

  他去了哪?

  王安石几乎想都不用想,就知道他是去了沈家。

  那么此事沈安必然知道。

  沈安知道而不阻拦,那就证明此事不可为。

  而且儿子还带来了消息,说杨靖安善于奉迎,一直想调回汴梁来。

  官员想回京任职,想升官,你得有政绩。

  推行纸钞得力就是政绩。

  这是王雱推理出来的结果。

  做不做?

  推理是推理,一旦出错,王安石就只能自请滚蛋。

  你打了官家的脸还想留在京城?

  没门!

  他一直想去地方任职,可却不想用近乎于发配的方式,去某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厮混。

  所以他犹豫了。

  来人诧异的道:“王学士?”

  你这个考虑的时间太长了吧?

  边上的人也觉得有些奇怪,有人甚至笑道:“某都想到了一篇文章。”

  这话暗示自己都已经想好了这篇

  请收藏:https://m.zhwcp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