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917章 灾情如火,棍子太硬_北宋大丈夫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积累更显得直接和血淋淋。

  山高皇帝远永远都实用,那些士绅们在灾荒之际就露出了狰狞的面孔,通过高利贷来盘剥百姓,而这一切很荒唐的被律法保护着。

  是的,在大宋高利贷是合法的,那些钱多的没地方投资的都会找到放贷的头目,然后把钱投资进去让他去操作。

  这种人叫做钱民。

  乡间的钱民就是士绅和富农,而放贷的都是些类似于泼皮的大汉,他们和官府多有勾结,不管从公从私都能让借贷者无路可走。

  所以除非是活不下去了,没人敢去借贷。

  但现在就是绝望时刻。

  “咱们怎么办?”

  “官府得给个说法吧?”

  “没说法,知县在县衙里享乐呢!”

  “真想造反啊!”

  “不行了,现在造反不会被招安,不会被编为厢军……”

  “那咋办?”

  “不知道……”

  “村里好像谁以前跟着人打过井,去问问他。”

  “那人是赘婿,早就被请走了。”

  一群农人绝望的看着县城的方向,只隐隐约约的看到几骑在疾驰而来。

  “是谁?”

  有人举手遮在眼上,眯眼看着,“是三骑……打头的是个老人家……来了,他们过来了。”

  三骑疾驰而来,近前后下马。

  打头的是个老人家,两个大汉紧紧跟着。

  “怎么回事?”

  老人家顺着田埂走进来问道:“为何没打井?”

  老农看着他,迟疑了一下,说道:“没工匠,不懂。”

  从古至今旱灾无数,束手无策的是大多数。

  “工匠呢?打井没多难,人呢?”

  老农低头揉揉眼睛,“都被人请走了。”

  老人家眯眼看着这些农人,脑门上的青筋蹦跳了一下:“为何不去找官府?”

  老农狐疑的看着他,“官府……官府忙。”

  “嗯?”

  老人家怒了,回身喝道:“去县城,把常弭带来。”

  一个随从轰然应诺,上马而去。

  老农骇然道:“您是……”

  常弭就是尉氏县的知县,老人家提及他时的随意,说明不是常人。

  “老夫包拯!”

  包拯站在那里,心中的怒火在奔涌。

  “竟然是包公来了……”

  老农的身体颤抖着,不禁老泪纵横,缓缓跪下,“包公,请您为小人做主啊!”

  包拯一怔,正准备去扶老农时,那些农人都纷纷跪下。

  “求包公为小人做主。”

  包拯焦急的道:“都起来,有话好好说,老夫为你等做主。”

  老农被他扶起来,抹去泪水,说道:“包公,咱们不缺力气,可会打井的工匠都被人给请走了,咱们没办法啊!”

  “好,工匠老夫来解决。”

  包拯回身吩咐最后的随从,“去县城,找了工匠来。”

  那个随从担忧的看着这些农人,“包相,小人若是去了……您一人在此……”

  “无碍!”包拯坦然的道:“老夫行事对得住良心,怕什么?速去!”

  请收藏:https://m.zhwcp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