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88章 辣鸡妙用存乎一心_学霸终结者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书法家或者画家买字画原件的钱,不包括复制印刷权所应支付的钱——在那个时代,买走原件和手稿之后刻稿翻印,是不要钱的。不然为什么我们没见过以翻印复制品的销量为依据的‘润格’?”

  顾莫杰这么一说,大家顿时反应过来了。

  好像真是这么回事?

  古代的润格,从来没听说过按照翻印销量给钱的。如此说来,充其量只能算是一笔“买断稿酬”,或者更有可能是”买原件的钱”。

  “知识产权”这个属性,貌似在古代确实是不存在的。

  可是,顾总费那么大劲说这些,究竟图个啥呢?在座诸人的内心更加好奇了。

  “如果我们看历史,知识产权‘按复制销量分成收钱’的概念是什么时候出现的?应该是古登堡明现代意义上的印刷术之后出现的。”

  “为什么是这个时候出现的?!”顾莫杰前一句话刚说完,这个问题已经在大家心中冒了出来。

  顾莫杰看大家的表情都知道,所以,他也不需要设问了,直接报答案就是。

  “为什么?这就要回到今天问题的本质——卖书的目的和本质是什么?是完成‘知识和内容从写作者的大脑到读者的大脑这一过程的服务’。那么,在印刷术明之前,制约这种服务的最瓶颈环节是什么?正是内容的大量复制。

  在手抄书的时代,存在稿费么?不,因为知识不存在大批量复制传播的可能,要书你就自己借回去抄好了。如果要给钱,也是给借书的钱,而不是复制使用费,这个服务的所有环节中,最瓶颈的环节只是抄写。

  在雕版印刷的时代,虽然有了大批复制的可能,但复制成本高昂,所以这整个服务链条当中,最稀缺的依然是‘复制的工业产能’,而非内容原创能力。很多有诗人属性的文官,需要花一辈子去攒钱,甚至为此贪钱,自筹资金——比如明朝一个文官要出一本自己的个人诗集,还得自掏腰包5oo两白银的巨款,去‘刻一部稿’。

  只有到了大规模印刷时代,甚至电子阅读时代。内容创作者现自己突然爽了,知识产权这个概念一下子重要了,因为制约内容传播的瓶颈,再也不是印刷或者显示,而是有没有人来进行最原初的创作——一项服务产品的对价,其主体部分不正是该付给提供最瓶颈环节劳动的人么?

  那么,未来呢?未来,在‘知识从人脑到人脑的服务’中,最瓶颈的,是哪个环节!谁能告诉我!”

  顾莫杰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,已经没人质疑他的目的了,大家只是对答案依然摇摆不定。

  “会是哪个环节?好高深的问题,可是,不应该还是创作么?虽然现在有几百万人在写书了,但是那还是费时最多的环节啊。”

  “我好失望,竟然没有一个人看见——我让人工智能

  请收藏:https://m.zhwcp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