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201章 后记七_东宫有福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物,以大郎他们这个年纪来说,还有些困难,但并不妨碍打些小猎物,兄弟几人几乎每天出去都能打到不少野鸡野兔子,偶尔还能猎到鹿、狍子之类的中型猎物。

  因为每次出去都有大量的护卫护着,倒也不用担心他们的安全。

  就这样又过了几日,这次来围场的重头戏——秋狝,终于开始了。

  如果说早先举行秋狝是燕人不忘传统和祖训,到后来则慢慢演变成借此威慑蒙古各部以及练兵。

  整个秋狝差不多要持续二十多天,每次出去行围的队伍,少则数百人记,少则数千人,由骁勇的将领和各部勇士带队,当然作为一国之君的皇帝也不能免俗,这才能体现大燕的人人尚武。

  行围又分大围和小围,一般一次秋狝中会有两三次大围,和若干不等小围,大围一般都是由皇帝主持,用来考校众人,而小围则是各个队伍争锋。

  每次大围后,又有赏功宴,表现优异者不分是燕人还是蒙古人,都会得到皇帝的奖赏。

  这也是为何各家子弟都踊跃表现的主要原因,说不定因为骁勇就入了帝王的眼,以后飞黄腾达不再是梦话。

  这日,出营三日进行大围的卫傅终于回来了。

  而大营这里,已经准备好了赏功宴。

  到了晚上,篝火高燃,各部的王爷、勇士以及大燕的王公大臣共聚一堂,还有不少女眷也到了场,为表现优异的勇士们庆功。

  随着卫傅对表现优异勇士的封赏,场中气氛达到了高点。

  防止失联,请记住本站备用域名:

  这时,阿鲁科尔沁部的额哲亲王走了出来,恭敬对卫傅道:“陛下,臣有一女善舞,值此嘉庆,臣命她献上一舞以兹庆贺。”

  听闻此言,场上许多人的目光都投了过来。

  无他,大燕一直有和蒙古各部联姻的习俗,尤其是阿鲁科尔沁部,历代出过不少后妃和王妃,大燕也有不少公主嫁入了此部。

  虽近些年随着皇家有意遏制蒙古出身的后妃,即使有蒙古女子入了后宫,位份也不会太高。

  可到底有这个老例在,送部落女子入宫已成了双方的约定俗成。

  像元丰帝当年的后宫里,就有一位是阿鲁科尔沁部的女子,只可惜这位嫔妃早亡,也未能诞下子嗣。

  早先太上皇主政时,由于其性格强势,不愿扩充后宫,此事按下不提。这次额哲亲王明显就有旧事重提之意,陛下会如何抉择?

  要知道,这位陛下也是个后宫至今无人的主儿。

  大臣们也不是没建议过,这位倒不像太上皇那样强势,从来都是你说着,他态度温和地听着,听完了该怎样还是怎样,下次你再说,他还是听着,却照旧左耳进右耳出,让人感觉就像一拳头打进了棉花里。

  实在让人憋屈得很,不然这次也不会有这么多人家都带了女儿前来,就是想另辟蹊径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zhwcp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